动荡1938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白鹤看书baihekanshu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身放在胸口的口袋里,看到我的时候拿了出来,信纸都被他翻看的破破烂烂的,我看了难受的要死,后悔没多给我爸写信。
以后我一定多给他写信。
这本书到这里基本就快完结了,差不多就是明后天吧,今天半夜还有一更。
第125章
陆冬平日里虽性子硬,却也不会去跟他媳妇儿争执、争吵,一般都是姜丽自己在那儿大吼大叫,又是摔盆又是砸碗,就跟唱独角戏似的。
陆冬要忙的事儿也挺多,根本懒得搭理她。
这次却不一样,姜丽触碰到了陆冬的底线,任谁但凡是稍微有点儿孝心,都不能容忍自己妈妈无辜被骂。
更何况陆冬虽对陆妈印象不深,却是跟在陆淮屁股后头长大的,陆淮敬爱陆妈、思念陆妈,陆冬、陆生两个耳濡目染着,对陆妈的爱更不会少。
这火气一上来,直接就给了姜丽一巴掌。
一个当了十多年兵的人,又是火气翻涌的时候,就没控制力道,这一巴掌下去,姜丽脸颊没两分钟,直接肿到老高,印着一个鲜红的大巴掌印,板牙还被打掉一颗,流了一嘴的血。
都被打出血了,姜丽那性子怎么可能愿意忍,东西一收拾,带着嘴上没擦干净的血,捂嘴哭着回家了。
这可真是闹大了,陆大姐和柳三月把孩子们托给刘叔,赶紧的往陆冬家去了。
路上陆大姐直叹气,柳三月也跟着发愁,事情闹到这个地步,真就没法说谁对谁错。
纵然姜丽性子不好、口无遮拦、各种坏毛病,可再怎么样人家也只是个才二十岁的新媳妇,无论怎么生气,也不能把人家牙都给打掉了啊。
就是多年的老夫老妻,也不兴这样说动手就动手的。
况且隔壁邻居什么的都看着呢,谁会管这是谁对谁错,单看姜丽一嘴血的哭着跑了,就得向着姜丽那头说话,到时候吐沫星子都能给陆冬淹死。
到了陆冬家,陆冬竟还没事儿人似的坐在客厅里埋头写报告,家里头整整齐齐,一丝不乱,想来是来之前,他已经收拾过了。
门口见有人来,一堆探头探脑、指指点点的。
仔细听便能听到都是在议论刚刚姜丽被打流血的事儿。
果然是没人去管错与对,只揪着陆冬一个大老爷们儿,把自己媳妇儿打成这样,做的太过分。
别说他们了,就是柳三月自己都觉得陆冬做的不好看,即便姜丽再过分,过不下去分开就是,不想分开就把她送回娘家让她爸妈去教育,双方也能冷静冷静。
就拿喜宝来说,以后若是养的娇惯了,再不懂事,再不听话,那也得她和陆淮这个做父母的来打骂,再不济家里头还有爷爷,还有外公外婆。
又不是杀人放火、道德沦丧,何至于闹得这么难看。
陆大姐气的拉着陆冬给他一顿训,柳三月这个做嫂子的,说起来跟个新嫂子差不多,一直也没见面,这两年才见上,也不好跟陆大姐似的那么无所顾忌,便直在旁边委婉的敲敲边鼓,暗示陆冬再如何,解决的办法很多,绝不能打媳妇儿。
陆大姐的意思是让陆冬赶紧的提些东西,亲自去姜家给姜家父母认个错,再把姜丽给接回来。
姜丽有什么不好的地方,跟她好好说就是,到底还年轻,有不懂事的地方也正常,两口子过日子,合该互相理解、互相迁就,能退一步就退一步。
若是实在太不像话,那又是另一回事,到时候再说就是。
对于这点,柳三月没有发表意见,还是得看陆冬自己,毕竟她基本都是听陆大姐和陈圆圆说来的,具体深里情形她还不是特别了解,不好说什么。
陆冬还是愿意听陆大姐的话的,陆大姐唠叨了几句,他也就应下了,在陆大姐的催促下,开车去了姜家,路上顺便买了些水果啥的。
谁知到了姜家却连姜家的门儿都没能进去,自然也没见到姜丽。
出来开门的是姜大哥,看到陆冬顿时就怒火冲冲提了拳头嚷嚷着要揍人,却又被追出来的姜妈给拦住了。
拦住姜大哥的姜妈对着陆冬也没个什么好脸色,同着姜大哥一起,一个骂一个教训,跟二重奏似的,把陆冬给劈头盖脸怼半天。
陆冬谨遵陆大姐的嘱咐,一声不吭,他本也不是个好争吵的性子,由着他们俩在那骂。
就这么姜大哥骂了个爽,姜妈也教训了个爽,最后姜妈臭着脸总结的说了句,“我看我闺女骂的就没错,什么样的儿子什么样的妈,这才结婚多久你就把我好好的闺女打成这样,不是你妈没教好你,难不成还是我这个丈母娘没教好你不成”
“就这么假惺惺认个错,三两句话的就想把我闺女接回去门儿都没有,我告诉你,你爸不亲自过来,咱们这事儿还就没完了了。”
说着在姜大哥得意洋洋挑衅的眼神中砰的一声把门给关上了。
门外陆冬唇角隐忍的紧抿着,双拳攥的咯咯响,恨不得一拳头把面前的门给砸烂。
他动手是他的不对,他都百般忍让任着骂了,有什么都冲着他来就是,动不动就拿他妈说事儿是个什么意思
这样无理的家庭,这样的媳妇儿不要也罢。
陆冬一甩手,怒气冲冲的走了。
回去就跟一直等着的陆大姐说不过了,要离婚。
陆大姐听了,登时就急了,怎么还说不听了呢,又要去骂陆冬,却被柳三月给拦住了。
柳三月很是冷静,拉着陆大姐只问陆冬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儿。
陆冬不是个话多的,也不是个爱说东说西的,只简单的说没见到姜丽,而姜妈不讲道理,辱骂了陆妈,还想叫陆老爷子亲自上门认错道歉,他认为如果是这样的人家,就没有过下去的必要了。
陆大姐听了没吭声,半晌叹了口气说:“你的事儿我是管不了了,我也不管了,你自己去跟爸说吧,看到时候爸怎么教训你。”
陆冬最终怎么跟陆老爷子说的柳三月他们也不知道,总之这事儿拖了几个月,直拖到陆淮和柳爸回来,在家待了没多久又收拾收拾奔去了湘西,而柳三月也再度开学,姜家左等右等陆家不上门,姜大嫂开始天天明朝暗讽说闲话的时候,陆冬再次上门了。
这次再去姜家却不是去接姜丽的,而是去提离婚之事的,为着能离婚,陆冬可是挨了陆老爷子一顿棍子,才征得陆老爷子的同意。
陆老爷子打陆冬不是为着陆冬要离婚,而且为着陆冬打媳妇儿,老陆家往上几辈就没打媳妇的这个规矩。
至于离婚嘛,离就离吧,男子汉大丈夫何患无妻,还怕离了后就找不着媳妇儿了吧。
为人妻的不能安分守己,好好伺候自己男人,乖乖过日子,不要也罢,要了也是个搅家精。
姜丽生的好看,而且不是那种一般的好看,在家时上门说亲提亲的人家可不少,再加上她家里头条件还可以,姜爸姜妈自然是眼光高的不行。
推了多少家都看不上,直到家里亲家姑妈给他们说和了陆家,他们才觉得这样的人家才配的上他们家的小闺女。
见面不过三次,陆家就提了亲,结婚以后闺女天天只是打扮玩乐不做任何家务,还爱发脾气摔东西,女婿却也从来没说过什么。
总之姜家一直都觉得陆冬是爱重他们家小闺女的,不然不能这么惯着宠着。
是以姜家更是得意,认准了陆冬心里头有姜丽,非姜丽不行了,不然那次也不能那么趾高气昂的拿乔,还不就是为了给自己家闺女撑撑腰,压那陆冬一压,叫他以后对姜丽能更好些。
所以,他们从来没有想过,陆冬会和姜丽离婚,及至陆冬上门时,他们还得意着呢,憋了这么久,临了还不是熬不住,屁颠屁颠的上门求来了。
正准备为没看到陆老爷子过来发难,就听陆冬说要离婚。
姜家都疯了,怎么可能呢
明明上次来还求着要接小闺女回去,怎么突然的就要离婚呢
接下来自然是好一通闹,陆冬任他们怎么闹,就是不动摇,铁了心的要离婚。
姜家见胡搅蛮缠没用了,又开始掉眼泪、说好话,各种哀求,姜丽也不拿乔了,在陆冬跟前哭着认错,哭到双眼红肿,只说以后不敢了,求陆冬不要离婚。
陆冬还是不松口,却也被姜家吵的烦,便撂下一句,“我已决定,再无转圜,你们现在同意我还能给姜丽一笔钱,若是拖着,那就什么都得不到,你们自己看着办吧。”
说完便走了,陆冬一走,姜家就乱了套,姜大嫂一个劲儿的讽刺姜爸姜妈和姜大哥,不知自己斤两的瞎折腾,又说这下好了,家里多了个吃白饭的,还是个离了婚的,以后就是想嫁也嫁不出去了,总之就是各种难听话。
姜大哥疼小妹,给姜大嫂一顿揍,赶回屋里去了。
至于姜丽,痛哭之余就是埋怨姜妈和姜大哥,非要折腾,折腾的如今陆冬气跑了,还要跟她离婚。
总之家里头是闹得鸡飞狗跳,乌烟瘴气。
最终姜家为了那笔钱,还是离了婚。
年底的时候,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施改革开放的决策,对内改革、对外开放,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南边沿海城市和农村。
农村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,也就是说农民们种出来的物不再由队里分配,除了承包开支,剩下的不管种出来多少,全属于自己。
最大的变化是,城里头慢慢的开始有了小摊子出现,卖各种自家田里的出息,或者一些小杂物,新鲜又便宜,服务态度还好。
供销社和农副食品供应站的生意直线下降。
79年,开放了四个出口特区,南边涌进许多国外的时兴东西,迅速繁荣起来。
80年出口特区改名为经济特区,京城的小摊位也开始越来越多,有很多都是从南边倒货过来卖。
柳三月坐不住了,这是一个大好的机会,这时候的物流和信息传递还没那么快,南边涌入了太多新鲜东西和信息,北边却很难接触的到,只要你敢跑,倒过来的东西就不愁没销路,就不愁没钱挣。
而时机也就只有这两年,过了这两年,各行各业步入正轨,信息彻底交融,再跑可就来不及了。
柳三月干脆跟家里头说了一声,然后趁着周末,再请了两天假,坐火车往南方跑了一趟。
这个时候做生意还是个很见不得人的事儿,是个说不出口的事儿,上学或者是进厂才是正经之道,柳三月心里头明白,她不想改变她的目标,也不想将来再掰扯,便趁着这次去南方,直接跟家里说了自己的想法和决定。
陆老爷子心里头对这个事儿是不大舒服的,女人嘛,就该老实在家待着伺候男人、带带孩子,等以后毕业了找个稳妥的、轻松的工做着,万事都该以家里头为重,怎么能一个女人家天南地北的到处跑,还想着做生意呢。
他们这样的人家,又不差什么,根本就不需要,更何况传出去也不好听的。
陆老爷子也没直接跟柳三月说什么,倒是把陆淮叫过去训斥了一顿,想叫陆淮去跟柳三月传达他的意思,毕竟也没有公公拉着儿媳妇教育的道理。
但柳三月早跟陆淮说过自己的想法,陆淮也是没意见的,所以当下就跟陆老爷子争取了几句,并且表达了自己怕媳妇儿,不敢去跟柳三月说的意思。
陆老爷子来气,大老爷们儿怕媳妇儿,像个什么样子,又给陆淮一顿教训,偏陆淮混不吝,油盐不进的,又护媳妇儿,陆老爷子也没辙,气了仰倒,最终到底是不了了之。
而柳家那头,柳妈是觉得为人媳妇儿,这样约摸不大好,想劝劝柳三月来着的,但是柳爸觉得孩子们未来的路还是让他们自己选择自己走的好,他们不应该过多干预,毕竟做生意虽被他人瞧不上,却真又不是什么坏事儿。
柳妈向来什么都听柳爸的,便也转而表示支持了。
这趟南方之行,柳三月去了经济特区之一新安,到了哪儿可真是大开眼界。
她只隐约知道这时候流行喇叭裤、镜,别的是一概不知,来了这儿才发现,不光是喇叭裤、镜,还有各种文化衫、休闲装、霹雳服什么的,总之款式种类可是多的很。
颜色也极为鲜艳,大红大紫大绿,各种撞色混搭。
走在大街上,一片色彩的海洋,裤子一个赛一个的奇形怪状,穿喇叭裤的,裤腿底下的喇叭,恨不能宽大到拖着地走,看的柳三月是眼花又缭乱。
柳三月手头没什么钱,就琢磨着什么是这边没有的,稀缺的,好变出来卖了钱进货。
想来想去的就想到了北边的山货,比如人参什么的,这种药材她可以变,想要多大的就有多大的,价格还上的去。
于是她变了一根人参和一朵灵芝,都是那种年岁大的,像这种也不用多变,一样一个指定也就够了。
变出来后,柳三月费了不少的劲儿才找到门路销出去,挣到了一千块钱,用这一千块,她进了各样流行的衣服、鞋、墨镜、饰品等货物。
这时候正值思想改变阶段,人们的接受程度非常高,而且渴望改变、渴望新鲜、渴望不一样的欲望非常强烈,像这种服装、饰品的生意绝对是最好做的。
进了大批货物,柳三月给送去走邮政物流运回京城,自己则新鲜够了,也赶紧的坐火车回去了。
学业肯定是不能耽误的,所以柳三月并没有时间去摆摊,得招个人来替她摆摊才行,这个人还得够稳妥。
到处问了问,正
小说推荐:《大宣武圣》《亮剑:我有一间小卖部》《肝到厨神才算开始》《活人深处》《我娘四嫁》《我以机缘觅长生》【大家读】《坏了,被蛇蝎美人捡漏了》【大白书】《末日:我能无限抽卡加成》